媒體關注
[南方都市報]下一步,扎根珠海發布時間:
楊峰其人
廣東汕尾地區的客家人,曾從事過教師職業,在國營企業擔任領導等職位。1994年創立華策集團,為現任華策集團董事長。
人生信條“人誠,事竟成”“不完美,不止步”
1999年,首次試水房地產開發的華策集團以首個花園社區———粵海國際花園聲名鵲起;然而在珠海全面推動城中村改建、商品房停止開發的大勢下,華策集團選擇出走中山,并將視野拓展到珠三角乃至全國各地;2006年,再次回歸珠海,打造山海豪宅項目龍騰灣山莊;今年11月18日,華策集團位于珠海、中山兩地的四大房地產項目同時開工,并確定了扎根珠海的長期發展戰略。
從試水到出走再到回歸扎根于珠海,華策集團在珠海房地產開發的軌跡無一不體現了其掌門人楊峰與珠海的情懷。向來低調的楊峰十多年來首次接受媒體專訪,敘述了他對企業、對市場、對人生的看法。
現狀 珠中四大項目同時開工
記者(以下簡稱“記”):11月18日,是華策集團成立15周年,也是珠中兩地四大項目同時開工的日子。這四大項目的情況能否簡單介紹下?
楊峰(以下簡稱“楊”):這四大項目分別為南灣國際、嶺峰國際、藍波水岸和君怡花園,總建筑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其中南灣國際和嶺峰國際為珠海項目。
記:同時啟動這么多項目,資金情況如何?
楊:當然沒問題。除了自有資金外,還有國際基金以及多家銀行授信。比如說這次開工的南灣國際項目,就是我們與世界最大最強的私募基金以及國內目前備受關注的建設銀行旗下的建銀國際等金融機構合作體系中的其中一個項目,準備為珠海填充3D高端產品的空白。
我們也已經與國內多家銀行簽署了多個銀行綜合授信協議,授信資金額度超過100億元,主要用于支持華策集團旗下的項目發展。所以外有國際基金的戰略合作,內有多個銀行的授信,項目開發的資金準備充裕。
試水 首次開發房地產取經新加坡
記:粵海國際花園是華策集團試水的第一個房地產項目,當時在業內曾引起了一陣“粵海現象”。
楊:是的,雖然是第一個項目,但我們想做成一個珠海標桿式的樓盤。當時整個珠海沒有一個成規模的樓盤,大多都沒有正規的物業管理、社區服務。我之前也從未做過房地產,于是,我們就帶著團隊到新加坡去考察,一個盤一個盤去看,逐步知道什么叫“人車分流”,什么叫社區管理。因此,粵海國際花園幾乎都是借鑒新加坡諸多樓盤開發經驗的基礎上,在珠海的一次復制的嘗試。
記:這次復制成功了。
楊:是的,粵海國際花園一出來就引起了巨大反響,還獲得全國物業管理示范住宅小區的殊榮。
記:可前兩年,粵海國際花園因為物業管理糾紛而鬧得沸沸揚揚。
楊:這個情況比較復雜。我們2002年就已經將本部遷出珠海,所有人馬都已經離開了珠海。后續問題就很難跟進。
出走 暫停商品房開發出走中山
記:既然粵海國際花園當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為何要離開珠海?
楊:開發完這個項目之后,珠海就進入了三年城中村改造階段,商品房開發完全叫停。我們沒法做新的商品房開發。
記:城中村改造也是很大一個市場,現在珠海很多項目都是通過城中村改造成功的,為何沒想到往這里分一杯羹?
楊:并非沒有機會,當時政府也主動邀請我們參與,但我們考慮到城中村開發面臨的拆遷等各類問題,從集團的戰略角度發展不是很適合,所以便放棄了?,F在回想起來也不覺得后悔,畢竟,從企業的戰略發展考慮,沒有城中村改建這塊內容。
記:離開珠海之后就去了中山開發項目,效果如何?
楊:在中山開發了兩個項目,一個是藍波灣,另外一個是燈都華庭。藍波灣在當時是中山首個全環境江景生態社區,總建筑面積達到70萬平方米,至今還在開發中。燈都華庭位于中山市古鎮鎮,可以說,這個項目對整個古鎮都起到了影響。這個鎮區總人口不到10萬人,可是一周的銷售額就高達6億元,從數字的反映就可見該樓盤的成功程度了。
回歸 重回珠海扎根珠海
記:既然在中山項目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為何2006年再次回到珠海開發龍騰灣項目?
楊:一是商品房開發已經重新啟動,二是當時珠海的房地產市場形勢也很不錯。
記:該項目目前銷售情況如何?
楊:銷售差不多了,只是從戰略上考慮以限量推出的辦法來控制客戶鏈不出現中斷而已。
記:你曾說過,不完美,不止步,每一個項目都會彌補上一個項目的不足。那珠海的新項目要開工了,龍騰灣項目上還有什么要補足的嗎?
楊:其實我覺得這個作品還是比較完美。這個完美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先天條件。如背靠鳳凰山脈,前觀一線海景,地理優勢十分明顯;另外一個則是后天的開發。我們在開發時充分考慮到市場的需求。無論從產品設計還是價格體系來看,盡可能地讓業主得到最大的滿足。
記:具體哪些方面呢?
楊:在產品設計上,一般人可能考慮到地庫多是用來作為車庫,因為在政策上,地庫是不收地價的,露臺算一半面積,我們則將地庫的前半部分用于停車,后半部分做了帶花園的客廳,這二個功能區是廉價產品區,對客戶來說是很實惠的。其次,將露臺做大,充分利用坡地做好規劃,直接為客戶創造了最大的實用率,這對業主而言就非常有吸引力。
記:從龍騰灣之后,還有兩個珠海項目已經開工,是否集團今后的戰略發展就是扎根珠海?
楊:是的,畢竟從珠海的前景來看,珠海西岸城市核心地位的確定,未來的前景就可想象。目前,珠海的房地產市場仍然是一個洼地,特別是面對全國甚至全球市場而言,不能僅僅與周邊幾個同等規模的城市相比。
記:今年珠海的房地產市場熱銷不斷,你是如何看待?后市如何判斷?
楊:既然珠海的前景那么好,未來的房地產發展空間也就不言而喻了。
記:目前在珠海的土地儲備情況如何?
楊:除了已開工的兩大項目以外,還在繼續關注新的地塊。
信念 企業責任無關功成或名就
記:很多企業家都會在功成名就之后再來談論企業的社會責任。
楊:其實我覺得這不分你有錢沒錢??赡芎芏嗄昵?,我才幾十元錢,捐個10元錢對我來說就很不錯了,現在,即使捐出個幾百萬上千萬元,也并不能說你現在的慈善心就比以前強。所以,這種關鍵在于個人的理念。
記:那這種社會責任你是如何在企業中體現的?
楊:不說歷年來以公司名義捐出的各種款項。就單從企業自身而言,我認為至少要做到三個方面。一個是稅收,及時繳稅是對國家的責任的體現;另一個對企業員工而言,按時按量發放員工工資,給員工最基本的保障;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在不可抗力的災害面前,員工們已經自動自覺地形成了體現自己社會責任的行為流程。
記者印象
一個“不務正業”的老總
楊峰上一次接受媒體采訪,還是十多年前在北京,多個媒體一塊訪問。向來低調的他首次接受專訪,這令我不由得有些緊張。在正式訪問之前,聽他在休閑室里試拉了一段二胡,琴聲悠揚,其中不時夾雜著專業人員的“高一點”、“低一些”的指導。據說,這是他自己創作的一首“華策之歌”,為15周年慶典而準備的,當時,正在調試曲譜。
帶有客家人特有的務實中不失文氣的風格,楊峰的話語中很少提及之前的豐富經歷,放棄成為一名新聞記者,他并不覺得有所遺憾,老師的從業經歷也沒讓他過于刻板,反而在他今后的經商中不斷保存這一份書生文氣。書法、攝影、音樂……這些在外人看來不過是一種消遣,但在他看來,卻是興趣所致。
他喜歡用“不務正業”來形容自己?!霸跁▍f會里,我一幅字畫可以賣到10萬元,可在他們看來,我卻從未用過書法來賺錢;在房地產業里,我也是不務正業,經常參加各種藝術沙龍,或者不時消失個一段時間只為攝影……”
和他聊天,不僅僅是一種任務,更似乎是長者對晚輩的人生指引?!白鍪?,先做人。人誠,事竟成”。這是他的人生信條。